学习大提琴为什么要练习音阶?

学大提琴到底是否非得练习音阶不可?我曾写过相关的文章论述。许多人在初学阶段害怕、排斥练习音阶,或是有些人因为“只是学习提琴自娱自乐”、“将来没有要走专业演奏路线”、“喜好流行更甚于古典”等理由,而不想练习音阶。

学习大提琴为什么要练习音阶?

有鉴于此,本文章将更着重于流行乐与古典乐之间常见的迷思与破解,希望各位读者能了解,“音阶”本身是学习“任何曲调”的基本,也是演奏功夫的基本。

 流行乐反而比较难?

音阶、琶音,以及古典的练习曲,这些奠定扎实基本功的训练,既枯燥又艰涩,许多时候只是重复相似的动作,往往练习到手指痠痛、右手无力持弓,还丝毫未曾建立起乐曲的雏形,毫无成就感;流行乐或较为通俗的旋律,还没拉就知道长什么样,如果手指凭着印象找到很像的音准,不用管它与乐谱落差多大,听起来像是熟悉的那首歌不就好了?

然而这么快就直接放弃基本练习,直接去拉喜欢的歌曲,到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呢?我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一直抱怨音阶与古典的练习曲枯燥,右手运弓时不时地有杂音,常常失去耐心,最后央求我给他些流行歌曲。一开始我视他的程度给予相对应的乐曲,但仍未让他中断古典练习。

不过人性就是如此,两样东西给你,一样是苦涩的技巧练习,一样是甜美的旋律,最后通常都是后者练习越来越多,而前者练习越来越少,到最后摸一下边就当作练过,甚至直接荒废。

然而就算是喜欢的歌曲,作为大提琴拉奏仍然有音准、指法、弓法、节拍等基础门槛,在这些基础不扎实的状态下,很明显地,这位学生仍无法享受拉琴的快乐,更多的是想拉奏喜欢的旋律却卡关的挫折。最后发现拉琴本身就是个没成就感的事情,便以课业为由放弃学习大提琴。

为什么流行乐听起来很朗朗上口、很简单,拉起来却困难重重呢?这里我以〈Stay With Me〉为例:

 Stay With Me:大提琴谱例
 Stay With Me:大提琴谱例

比起古典或巴洛克音乐,流行乐使用的元素更为复杂,使用8beat或16beat的节奏型搭配不同变化,再混搭切分音,节奏感不好、运弓不熟练的人,很难将上面的音符拉得精确。

其次,流行乐是为了人声而写,其音域移到大提琴演奏时,有时需要换把位。如果没有正确地学习换把位,往往只凭印象、音感抓音,使用错误的指法与移动把位姿势,也很难将乐曲拉得正确。

 为何初学都以古典、巴洛克乐曲居多?

古典乐只要是古典时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格局工整、节奏单纯,反映在大提琴的运弓上,就显得中规中矩。

 巴赫:第三号无伴奏组曲:库朗舞曲
 巴赫:第三号无伴奏组曲:库朗舞曲

这首巴赫的库朗舞曲,选自无伴奏组曲第三号。听起来赫赫有名的作品,但是它的音符、节拍竟是如此单纯、整齐;拍子容易数,弓法自然好拉、好分配。作为练习曲也可以,作为独奏曲也站得上檯面!

我们偏好流行,在技巧与聆听经验上常常排斥古典。殊不知,现在的古典乐,往往也都是当时的“流行乐”。音乐和其他艺术相同,在演变脉络上,总是越来越复杂。因此到了当代的“流行乐”,其所包含元素远比两、三百年前的“流行乐”更多、更复杂。

 流行乐,就没用到音阶吗?

很多人拒绝练习音阶、琶音等技巧,认为好听的流行乐哪有这么多繁琐枯燥的技巧。殊不知,音阶是调性音乐的基本,只要这首乐曲还属于某“调性”,就一定会用到该调的音阶。和声也是,常用和声所衍生的多种琶音、分解和弦,除了仍出现在乐器伴奏上,其实也出现在人声旋律上。

 小幸运:大提琴谱例
 小幸运:大提琴谱例

有名的〈小幸运〉,走红一时,陆陆续续出现许多乐器Cover版,大提琴也不例外。而检视乐谱,会发现蓝色框框竟然也用到上下行音阶,红色框框更是琶音(其实上一行的第二小节也是琶音)!

如果不能看到谱号马上认出调性,把该调的音阶与几种琶音信手捻来,那么就算是熟悉的〈小幸运〉,认谱也要认半天,要练到理想的音色与表现又更难了。

 Sebastian Lee:练习曲,Op.70,No.39
 Sebastian Lee:练习曲,Op.70,No.39

上面的这首练习曲,选自Sebastian Lee的40首简易练习曲当中的第39首。这套练习曲都很短,每首只针对一个技巧、调性、音阶与琶音作练习。40首都练习完了,常用调性的各种基本指法都难不倒你,相信练完这套作品的人,绝对可以轻松驾驭〈小幸运〉。

 结语

曾经学习过爵士、流行钢琴的朋友,多少都会知道其实左手要快速拆解和弦组成音、再搭配伴奏风格,而右手又有流行乐或爵士乐曲灵活、复杂的节拍,这些都有一定的难度。

我曾有位朋友到比利时的音乐院进修爵士演奏。他说,光是各种调式音阶(註)练习、各种音乐风格元素节奏练习,就已经比古典乐的大小调音阶与琶音练习复杂、困难好多倍!听到这里,是否感觉古典乐的入门音阶练习单纯多了呢?

偷偷告诉你,我有好几位持续学习了将近十年的学生,每一位都曾好好地、扎实地练习音阶;到现在,光是在课堂上听他们拉奏,我就已经觉得很享受!

(註)调式是指各种不同的全音、半音结构组合而成的音阶系统,我们常听到的大、小调其实只是众多调式当中的其中两个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Mr Blu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qin.com.cn/2061.html

Like (0)
Mr BluesMr Blues
Previous 2021-08-21 10:45
Next 2021-08-22 09:10

相关推荐

  • 用中提琴录制巴赫的大提琴组曲

    1993年,我应Meridian Records的邀请,用中提琴录制巴赫的大提琴组曲。除了Lillian Fuchs在Decca上的录音和威廉·普里姆罗斯(William Prim…

    2021-08-10
  • 武汉大提琴老师,音乐教育家楚小冰

    今天介绍大家认识一下著名的大提琴教育家楚小冰,楚老师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从事提琴教学20年有余,为我们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今天我们就来问一问关于大提琴教学的一些重要问题,喜欢能够…

    2021-08-14
  • 张越:我的低音提琴“不归路”

    低音提琴之路充满转折 张越学音乐起步较晚。十一岁那年暑假,张越无意间通过爸爸的朋友接触到二胡,爸爸发现他乐感不错,便领着他来到二胡演奏家刘捷老师那儿上了第一节课。刘老师笑着问他:“…

    2020-11-10
  • 小提琴调音的几个技巧

    小提琴是一种美丽且用途广泛的乐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观众。其独特的声音由四根拨弦或弓弦产生,其细长的形状使其非常适合独奏表演和管弦乐作品。 许多拉小提琴的人都错误地认为提高小提…

    2023-12-09
  • Raphael Wallfisch 谈找到正确的大提琴位置

    英国大提琴家劳里内尔·欧文表示,音准问题一直都是大提琴练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演奏者拿着乐器和弓的方式总是有无数微小的变化。身高不同,提琴型号也不尽相同,甚至椅子的高度和结构也各不相同…

    2021-08-17
  • 哪种音乐类型可以改善你的记忆力

    自1990年代的“莫扎特效应”热潮以来,人们就已经将聆听古典音乐与提高智能联系在一起。最初的莫扎特效应研究的结果是否成立尚需进行大量辩论。不可否认的是,这项研究引发了无数旨在理解音…

    2020-12-02
  • 深度解读: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

      舒曼的大提琴协奏曲经常被视为一首高难度并充满黑暗的作品,但这部作品的倡导者一直在努力使其获得应有的认可。现在,约瑟芬·奈特(Josephine Knight)的发现带来了新版本…

    2021-08-26
  • 谈大贝斯的演奏技巧及作用

    大贝斯,又称倍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音响的支柱,节奏的基础,它为整个交响乐队起到主导、节奏变化和过渡等作用。 一、持弓手法 右手手掌打开,将弓尾…

    2020-11-10

请关注“小提琴屋”微信公众号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