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是除了钢琴之外,最受欢迎的独奏乐器,作曲家们也很乐意为此乐器写作协奏曲,因此小提琴协奏曲经常是音乐会上的必备曲目,德国有四位作曲家写过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D大调,1806年)、门德尔松(Mendelssohn 1809-1847)(e小调,1844年)、布拉姆斯(Brahms 1833-1897)(D大调,1878年)、另外就是布鲁赫(Max Bruch 1838-1920)(g小调,1866年),论技巧、形式或内涵各有特色,唯独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的女性柔美是其特色―缠绵璀璨的流转柔情。再比较其他最受欢迎的知名小提琴协奏曲,公认的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1891)(D大调,1878年),加上西贝流士(Sibelius 1865-1957)(d小调,1905年)、布鲁赫,门德尔松的柔情仍保持其屹立不摇的特质。
希拉里·哈恩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背景
1838年开始构想,1844年完成隔年首演,献给莱比锡音乐院的教授斐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 1810-73),他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Gewandhaus)的首席,孟氏常与他磋商提琴技法。1845年首演之时,恰逢门德尔松身体不适,并未亲自指挥,由嘉德上场指挥;嘉德(Niels Gade 1817-1890)是丹麦作曲家兼指挥家,是门德尔松成为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指挥时,担任指挥助理。门德尔松去世后由他继任乐团指挥一职。
本曲是门德尔松去世前三年发表(1847年去世,属晚期),不仅是所有作品中最杰出之一,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丰富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柔美的浪漫情绪与均匀整齐的形式美,又不乏独奏者的炫技挥洒。除此之外,开门见山的独奏登场,赢得深刻印象,装饰奏的出现场合,也有新安排,三乐章之间的不间断设计,都是开创了新格局。
历史地位
从历史地位来看,古典时期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即是乐团先演奏一次呈示部,独奏再重述一遍,浪漫时期的协奏曲已不再依循此原则,独奏与乐团的扮演就由作曲家自由发挥了。三乐章虽不间断,但仍能各自独立,乐章联结的过程,亦见其巧思。装饰奏(Cadenza)通常是第一乐章的再现部要进入尾奏前,由乐团的简单和弦之下,独奏者带出的一段炫技且自由地演奏,同时增加结尾的戏剧效果。古典时期海顿、莫札特的协奏曲装饰奏乐段的乐谱上是空白,内容是由独奏者自由演奏,贝多芬早期的协奏曲亦是如此(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直到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的装饰奏,作曲家亲自书写于谱上,从此装饰奏师出正门,这之前的装饰奏常由独奏者写下装饰乐段而流传,以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为例,多达20几个版本以上。门德尔松的装饰奏乐段已经妥善地安排于乐曲当中,置于发展部并巧妙地联结再现部的主题,发生过程精彩无比。另外补充一点,乐团与独奏常有相互模仿的片段,例如第二、三乐章都可见到,虽不是创新,但拉拢两者间亦敌亦友的亲密程度,开展几个令人难忘的片段。此曲留下不少创念,承继传统开创未来,实在无法被忽略,因此在历史价值上有它历久不衰的名望。
乐曲内容解读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版Allegro molto appassionato e小调2/2拍奏鸣曲式
乐曲一开始独奏小提琴即迎面而出,鲜艳夺目光彩耀眼的绚丽,令人有咋舌之感,乐团其实只提早了半小节出来,低音部分做拨奏,完全将独奏主角推上亮眼的舞台。主题含括优美旋律之外,扩充部分也高度发挥多种技巧的操纵,如双音、断奏及更多的炫技部分,音乐呈现时而刚毅果断,或是轻盈柔软的风格,将音乐逼至顶点或是缓缓地下降,使音符的起伏诉说增添丰富的起承转合。主要的第一主题(0:00-0:33),之后就发展出去,乐团接棒再唱主题(1:01),这些属于前半段,后半段来到拍打声响与木管(1:31),独奏随着乐团的回音唿唤,经过双音和炫技乐段(2:02),将音乐(2:37)逼至顶点再缓缓地下降,是个漂亮转折,整个三分钟的主题部分,给予乐团和独奏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饱满的张力,一波又一波的联结,这也是此曲受欢迎的关键。
明朗果断的第一主题,来到相对应的第二主题,选择抒情优柔的性格,先是单簧管的独吟(3:00)再引出小提琴,延伸(3:33)出去后,展现更细腻缠绵的情感,直达到泛音高点才羽化消失,那是非常不真实的一刻,虽美好终究需要回到现实,结束句(4:19)响起主题一的动机素材,小提琴4:29再度进入炫耀技巧的乐段,5:06宣叙调的转折结束呈示部毫无知觉地转入发展部。
主题一元素加上拍打声(5:33)即发展部的段落,独奏小提琴做出缠绕式下行(5:48),周边不断涌现动机身影,直到小提琴唱出动机(6:21),在装饰奏之前的铺陈,有着活生生的聚焦效果,小提琴先是呢喃迟疑般(6:44),试图找到出口,乐团插手7:11引出装饰奏,原来安排于尾奏前的装饰奏已提前到来。装饰奏(Cadenza)(7:20)专属于独奏者的乐段,门德尔松亲手写下装饰奏,其中让每个乐句(7:42)皆到达泛音,开始酝酿,设计滚动(8:54)、打转、转圈圈并改变和声,小提琴以缠绕音型越缩越紧的逐步逼近,就这样延续着。
主题不着痕迹的上场,就是再现部,木管吹奏主题一(8:59+音档1),小提琴仍延续中。木管主唱主题二(9:52),小提琴再唱。尾奏将抒情的主题二(11:11),换为节奏性的化身再搭上定音鼓短暂出现,随即木管唱主题一,经过(12:01)宣叙调,最后在加速中走向终点。低音管持续中….
音频1:由滚动打转逐渐地唱出再现部第一主题(0:04)
全乐章蕴藏着许多精彩之处,第一主题的璀璨华丽,独奏与乐队的彼此合作、抗衡都得到发挥。抒情的第二乐章是催心催泪的乐段,细腻缠绵之外,还推向遥远的心境,有真实及梦幻的虚假合一浪漫。发展部的特点是独奏者掌控着戏剧张力,推波助澜、兴风作浪地铺陈过程,一迟疑、一打转都能揪住听者的心随逐流,听着、看着美好一一浮现于眼前,岂能错过。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 C大调6/8拍ABA
低音管(13:10)长音持续,其他乐器逐层堆叠上来,那是宁静、饱满的静态和声感。平和的气氛下,小提琴(13:52+音档2/14:26)娓娓道来门德尔松最擅长的情感抒发A段,大调旋律,安排四小句,前后两次,于第三段(15:08)的起伏较大,很适合「转」的角色,最后再回到合–开头A段。
音频2:情感抒发的A段
B段转到小调(16:54+音档3),气氛成灰暗躁动不定,这种不安定与灰濛,成就更为迷人、神秘遐想的空间,B段由乐团演奏旋律,小提琴以颤音和它并行,之后单枪匹马的小提琴模仿乐队的声响忙碌起来,乐团与独奏间的合作、抗衡或分工,都是欣赏协奏曲的乐趣,这是此乐章值得观察的乐段。最后再回到A段(18:46),尾奏(20:15)的最后仍然是ATTACA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音频3:B段转到小调,先由乐团演奏旋律,之后小提琴模仿乐队的声响(0:18)
第三乐章不很快的稍快板甚活泼的快板Allegretto non troppo–Allegro molto vivace
终乐章通常是迴旋形式,本乐章採奏鸣曲式,主题出现前先是一段导奏(21:20)(e小调),由小提琴演奏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使用前面的主题素材,可加强乐章之间的联结,宛如前后一家亲的概念。第一主题(E大调)偏精灵轻巧风(22:00),想起「仲夏夜之梦序曲」中的精灵身影、「第一号钢琴协奏曲g小调」也大量使用此风格。第二主题以节庆热闹气氛为主(23:14),对比性明显,容易分辨,结束句(23:54)顺延热闹的主题二相似的氛围。
全曲中不能被遗漏的重点是以下的发展部,刚开始小提琴(24:23)的轻盈灵巧被片段的重复着,接着小提琴唱出一段新旋律(24:32+音档4),带点阿谀献媚的感觉,此时,乐团模仿着小提琴新旋律前的乐句,轻盈与笨重的差异,带点可爱,小提琴唱过新旋律之后,免不了还是分享给乐团(24:48)再唱,这时小提琴带着挑衅意味,彼此对立,剧情还未结束,关键时刻就是再现部出现,小提琴高唱精灵轻巧风的第一主题,乐团奏出新旋律,两条旋律呈现对位立场,起源于发展部的铺陈,相互交替直到两相结合,真精彩绝不能错过!最后在节庆风、结束句到终点前最热闹的协奏风(26:42),两相抗衡的高潮,所有协奏曲热闹、绚丽的手法都尽数搬上台面,令人激赏感动又流连的乐曲。
音档4.小提琴唱出一段阿谀献媚的新旋律,乐团(0:17)再唱,接着再现部第一主题小提琴高唱精灵轻巧和乐团奏出新旋律(0:41)
知名乐曲难免出现大量的选择版本,高点阅率是否带来高感动力,值得好好思索一番。轻巧节奏、优美旋律、无比灿烂的技巧,再加上完美的写作,听、写、奏三方都是重点。欣赏之后,明显地感受乐句的张力,长短之间的唿吸换气,段落的绵延持续或是一大段句子的铺陈、推昇高潮,情绪风格如何做转换,都是关键时刻也是观察重点,如一场电影的演出,演员是否能引你进入故事情节一样,此曲好听、好杰作,最后好的演奏,只有追寻可说服你内心的小提琴家了。
原创文章,作者:Mr Blu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qin.com.cn/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