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马友友-大提琴家秦立巍

尽管一直被外界称为“新一代马友友”,但大提琴家秦立巍似乎并不喜欢用这种方式界定自己。“他是很多大提琴家崇敬的对象。”秦立巍说,10岁时,他抱着一把大提琴在马友友面前拉《天鹅》,31岁的马友友赞叹了一句“你拉得比我好”。十多年后,23岁的秦立巍荣获第11届柴可夫斯基大赛亚军,成为近40年来中国大提琴家在该项比赛中所获的最高奖项。从那时起,年轻的秦立巍便与马友友、王健并称为华人大提琴家中的“三杰”。

新一代马友友-大提琴家秦立巍

 

如今,38岁的秦立巍已经是世界古典乐坛上“炙手可热”的大提琴家。他具备一位明星演奏家该有的素质,演奏技巧纯熟细腻,身材挺拔而修长,笑容里透着真挚的暖意,帅气俊朗的外表更是足以吸引一大批忠实乐迷。

《纽约时报》评价秦立巍“拥有柔美的音色、无瑕的音准、钢铁般的技巧”。自2010年签约环球音乐以来,他先后在Decca发行过三张专辑,张张掷地有声——2010年录制《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贝多芬前后创作了25年的五部大提琴奏鸣曲堪称艺术试金石;2012年的《拉赫玛尼诺夫》专辑浓缩着秦立巍个人的情感;201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他又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德沃夏克》,将自己每年都会数十次演奏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收录在唱片中。

“音乐其实是自己成长与经历的结晶,我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离不开自己成长走过的道路与获得的经历和知识。”2014年2月,秦立巍在Decca发行全新协奏曲专辑《埃尔加/布里顿/沃尔顿》,这又是一张蕴含他个人生命记忆的专辑。13岁随父母从上海移居澳大利亚后,秦立巍于1995年获得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在英国生活了十三四年。人生中最重要的青年时代,秦立巍都浸润在英国历史人文与风土人情中,自然也滋生录制一套英国作品的想法。秦立巍与指挥家张艺都是杰出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伦敦爱乐乐团则是英国最知名的古老乐团,三方合作演绎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英国作曲家的杰作。

曾经,秦立巍对英国的印象是灰蒙蒙的天空、永远阴沉厚重的云层。三位活跃在20世纪的英国作曲家,其作品中多少受到一战的影响,显得更加契合这种灰色。尤其是作曲家埃尔加曾说,一战恐怖的阴影让他感到绝望、幻灭,无法创作。秦立巍曾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一股暗淡伤感的暗色调,但时隔多年,他却窥见英国人隐藏在阴云下的乐观,这种向往光明的心态,是他期望通过大提琴音乐呈现的。

“永远没有一个演奏是高过作曲家本身的。”秦立巍形容,他习惯把音乐放在显微镜下仔细研究,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只是一个传递作曲家讯息的使者,演奏家所要做的,就是忠实于作曲家,架起与当代听众的桥梁。

 

第一财经日报: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一战后,作曲家为这部苍凉悲愁的作品写下了“曲终,愿灵安息”的字样。十多年前你曾录过这个作品,如今再录制,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上有何变化?

秦立巍:对大提琴家来说,埃尔加是必经之路,《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大提琴曲中的名作,也是演奏家经常选择上演的作品。比起十几年前,这次录唱片的压力感 觉更大,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埃尔加的这部作品家喻户晓,每一次拉它就像(演奏)德沃夏克(的作品)一样,要寻找新的亮点。这次的演奏跟以前很不一样的地 方在于自己对音色的追求,特别是第三乐章,需要演奏者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个作品对演奏者右手的要求很高,如果右手不到位就会拉得比较单一。

以 前我觉得这是一部暗色调的作品,这种想法现在已经有点改变。埃尔加晚年的时候并不很受欢迎,人们觉得他的风格比较落伍。英国是一个很骄傲的国家,对外总是 保持着自己的高贵,在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里一直就有这种骄傲。他的协奏曲里有一种压抑,然后再爆发,挣扎后的爆发很是可贵的。就像英国的天气,总是阴沉 沉的,但英国人还是很乐观的,他们心中还是有一把火。埃尔加是带着乐观的向往走向结束的,这也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

日报:研究同一个曲目的时候,你通常用什么方式去剖析?会去听过去的经典录音吗?比如杜普蕾演奏的版本。

秦立巍:以前有一段时间我不听录音,但这段时间,我听了很多版本,分析每位演奏家为什么那样处理。我经常跟学生说,听录音的目的不是为了听到那个结果,而是要听为什么那样做。我越来越觉得,永远没有一个演奏是高过作曲家本身的。

我 在练琴的时候,不会快速拉,我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所有人都有坏习惯,练琴的、演奏的、处理的坏习惯。要摆脱这些坏习惯,就不能带入太多演奏家 个人的因素。我每次都要把自己清洗一遍,慢慢从零开始,显微镜下能发现很多东西,不慢慢练,永远都找不出来,人的想象力很重要。

日报:与布里顿同时代的沃尔顿,名气一直在布里顿之下。沃尔顿的风格一直被评价为趋于保守,作品中有很多埃尔加的影子,你怎么看这位中国乐迷不算熟悉的作曲家?

秦立巍:我在读大学之前就练过沃尔顿的协奏曲。曾经想给一位老师拉沃尔顿,但老师不想听,只想听巴赫。沃尔顿的作品色彩特别丰富,一个右手不是特别好的演奏家,可以把沃尔顿拉得非常漂亮,但埃尔加的作品对演奏者右手的要求就很高。沃尔顿从作曲上来说会比埃尔加先进一些,想象力和技巧用得多一些。

沃 尔顿的《大提琴协奏曲》是1956年受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委约创作的。1957年首演之后,大提琴家一直说不太满意,结尾的23小节有点弱,希望能再 多一点紧张感,不要那么松。但沃尔顿觉得绣好的裙子再加布料会很奇怪,直到1976年才修改了结尾,可惜那时候大提琴家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个版本没有人拉 过。指挥家David Lloyd-Jonen发现了这部作品的修改版本,整理后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个最新的谱子是破例让我们先用,所以也是很幸运地成了世界首录。这个版 本的处理还是有难度的,录音之前,我在酒店里研究最后的一弦直到半夜一点钟,因为这个处理完全没有资料,没有参照,只能靠自己的音乐上的知识和想法,尝试 不同的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Mr Blue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iqin.com.cn/502.html

Like (0)
Mr BluesMr Blues
Previous 2020-11-04 17:29
Next 2020-11-04 17:53

相关推荐

  • 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是一位音乐现象:47年来,这位艺术大师现已成为世界所有主要音乐厅的常客,她作为独奏家、导师和远见者在古典音乐界留下了自己的印…

    2023-04-13
  • 帕格尼尼最好的六首作品

    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NiccolòPaganini)被人们形容为“一颗炽热的彗星”。他的演奏如此完美,以至于许多人相信他已经与魔鬼签订了契约——这一理论被他有点残忍的舞台形象…

    2024-02-11
  • 卢卡·苏里科:大提琴双杰的那些事

    我们在大约14岁的时候认识,那时候我们都对大提琴很着迷,对音乐充满热情,并且非常努力地练习。我们是好朋友,但我们都想证明我们比对方更有才华。因为在不同的地方学习,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见…

    2021-08-24
  • 20世纪末最优秀的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

    罗斯特罗波维奇是一位杰出的大提琴家、指挥家和钢琴家,他的一生已成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传奇人物之一。非凡的才华和取之不尽的能量,伟大的艺术家、人文主义者和异常强烈、极具吸引力的个性的独…

    2023-11-15
  • 多米尼克聊谭盾低音提琴协奏曲《狼图腾》

    《狼图腾》是姜戎的一本享誉中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狼群相互依存,共同维系家园与精神信仰的故事。 著名的华人作曲大师谭盾受这部小说启发,并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

    2021-08-15
  • 让低音提琴爱上巴赫音乐傅永和做到了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深受许多乐迷喜爱,但对低音提琴家来说,要演奏此曲却是个极大的梦魇。台湾国家交响乐团(NSO)低音提琴首席傅永和经过三十多年的钻研,终于改编出新的低音提琴版本,并…

    2020-11-10
  • 澳大利亚华人提琴制作大师陆伟光:“痴”琴一生

    陆伟光自称“琴痴”,开始用微信时,他就用了这个微信名。事实上,他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他已经做了45年的小提琴,每天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和琴打交道。他说,做琴,是一种享受。这…

    2020-11-10
  • 尼科洛·帕格尼尼:顶级演奏家和小提琴技术先驱

    正如朱利安·海洛克所解释的那样,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是有史以来最耀眼的音乐表演者之一,他对所有听过他的音乐的人都施展了魔力。帕格尼尼彻底改变了音乐世界。当他释放出…

    2024-02-10

请关注“小提琴屋”微信公众号获取